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李怡 - 曾鈺成vs余若薇是最佳普選對決

蘋論    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6月7日

2017年若有普選的話,以現在香港的政治人物作選擇,由甚麼人來競選,香港市民才會不認為是篩選,才會踴躍投票,才會不認為自己是橡皮圖章呢?

筆者認為,由建制派的曾鈺成對抗民主派的余若薇,就是真普選,市民就會收貨。不管誰當選,都會帶給香港面目一新的政治景象。如果有任何中共內部決定或任何機制勸退或阻止這二人參選,那就是篩選,就不是真普選。

不錯,曾鈺成已明說他不會參選了。但回顧2012年,在唐梁的民望都因醜聞而走低,讓某些選委覺得選不下手的情形下,曾鈺成是表示過會積極考慮參選的。他最後退出的原因何在?可以想像的情況就是北京勸退。因為如果他當時參選,幾乎一定可以在選委會中勝出,這就打亂了中共由地下黨員梁振英過渡到普選的安排。曾鈺成至今為止堅持說不會參選特首,也是同樣原因,而不是年齡問題。如果北京叫他「去馬」,相信他是會作出承擔的。

環顧建制派中人,沒有一個有曾這樣的民望,和對於香港固有價值系統與民情的掌握。去年9月,他在與媒體茶敍談論政改時表示,政改在於中央一念之間,若北京能將篩走不喜歡人選的「心魔」移開,不任意排除某些人參選,則普選便「海闊天空」,根本不用堅持是否有公民提名。這說法後來受到左報不點名批評,而他也回應說會「認真聆聽、虛心接受、深切反省」,並解釋「心魔」並非貶義,只是一個念頭,看法或信念。但「心魔」一說確實非常精準地說明當前落實普選的主要障礙。

5月初,曾鈺成在港台英語清談節目《對談》中說,他曾私下對朋友說,若讓台灣和西藏都能獨立,看來是對香港較好,減少很多麻煩事和磨擦。回想他在2000年,曾在立法會提出過一個「反對台灣獨立」的議案。現在他的想法應該有很大改變。台獨、藏獨為甚麼對香港較好呢?因為若中共接受一些地區獨立,那就表示放鬆了大一統的心結,因而對香港的高度自治也就覺得不干預比干預更明智了。從香港本身來看,有了台獨藏獨,香港人也較易擺脫依附強權的意識。

上周在立會表決財政預算案時,曾鈺成突然問:「各位有冇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即係對拉布議員產生好感?」其後林鄭月娥回應說:「特區政府的官員肯定、肯定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我哋對於少數的議員採取呢啲拉布的行動,係深惡痛絕。」不過,後來曾鈺成卻在電台節目中說,他自己就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因為看到拉布的議員有專業精神,雖然明知達不到目的,發言都作好資料搜集和準備,不是站起來就亂講;梁國雄每次表決時都沒有離開會議廳,感覺他們處事認真。

這說明,曾鈺成尊重議會,也尊重每一個認真議政的議員,不會因為政見不同就對他們的發言權利「深惡痛絕」。香港是需要尊重體制的人去領導,而不是對不同意見「深惡痛絕」的人領導。

民主派當中,最有民望並可以得到各方面接受的人物是余若薇。她也是與建制派對決最有勝算的一人。至今沒有表示參選特首意願,其原因絕非家庭理由個人理由,而是中共所設的提名機制一定不會讓她參選。如果沒有機會被提名,她就不想去蹚這個渾水了。由此來看曾鈺成的「心魔」論,即「若北京能將篩走不喜歡人選的『心魔』移開,不任意排除某些人參選,則普選便『海闊天空』」,講的應該就是余若薇,甚或他自己。

至於中共對香港普選這場戲的構想,今年1月港共元老吳康民已經撰文透露了,就是「三位女性齊競逐普選氣氛增溫柔」,三女性是林鄭月娥、葉劉淑儀和民主派的劉慧卿。雖然建制派有兩人分薄票源,但應該還是很篤定可以由建制派當選的吧。不過這樣就擺明是經篩選讓市民當橡皮圖章的假戲了。在中共眼中,香港的民主派與大陸的民主黨派也就沒有太大分別。

公民提名,以及改革提名委員會使之具有真正民意代表性,這是從制度上去解決真普選的問題,當然直指問題的根本。但倘若不耐煩聽複雜的論述,那麼最簡單的論述就是:如果有任何中共內部決定篩走最有民望的建制派人士,或有公開機制篩走最有民望的民主派人士,那就是篩選,就不是真普選。毋須找國際專家去定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