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明記者:高鐵大黑洞 眼前的醜聞

2014年5月11日

【明報專訊】記者天性發掘獨家新聞,有任何蛛絲馬迹,牽涉政府大財團大機構的漏弊醜聞,都會鍥而不捨去偵查、去報道。香港地少但傳媒數目眾多,有高官曾私下笑稱,在這地方,有事也瞞不了多久。不過連日引爆的高鐵延誤風波,除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要反思,為何被港鐵「擺上枱」隱瞞通車延誤,做記者的也難免思索,為何西九龍高鐵地盤這個「大黑洞」,在西九足足挖了三年也未見底,記者市民天天坐巴士經過,為何這宗延誤醜聞,竟被港鐵耍了足足一年多也未被揭穿?

以小見大,高鐵事件的兩三事,其實足以告訴公眾,港鐵的管理層是如何看待我們。上月十五日,港鐵因為張炳良局長「自爆」高鐵延誤,不得不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從港鐵工程總監周大滄與總工程師蔡豐松當天的交代(值得觀察該記者會的鋪排,與內容的長短),一場黑雨彷彿是事件中的「始作俑者」。他們大篇幅地不斷說,工程因為黑雨而變得艱鉅,而西九總站與米埔工程,都是「恰巧」有些滯後。事後回顧,「避重就輕」原來早已是港鐵的慣常做法。


另一件事,則要數《明報》上月獲得的一份內部文件,披露港鐵超支至六百八十四億元,文件從可靠消息來源得到、還確切印有港鐵公司logo,內裏涉及不同工程的進度,惟記者追問港鐵有關文件是否屬實,回應竟然是「未能判斷文件真偽」。又夠荒謬,港鐵自己內部會有同一份文件,只要比對一下便知真偽,究竟是判斷不了內容的真偽,還是記者手中文件的真偽?事後不足半個月,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證實文件真確,那麼半月前公關的模稜兩可回應手段又是什麼?

語言偽術

其實早於二○一○年高鐵地盤開始施工,港鐵已開始在玩語言遊戲。當時政府向立法會保證透明度,要求港鐵每半年交一次進度報告。但總結過去七份進度文件,港鐵行文用字巧妙,如該年底一份進度報告,港鐵說西九總站的樁柱和連續牆做好了70%,「符合預期進度」,外行人包括記者閱後便會想,「施工一年就做好七成連續牆,符合預期進度,理應無大問題」;惟港鐵卻未有告訴你,所謂做好七成地基,已較預期落後足足一個月!

《蘋果日報》記者早於去年已收到可靠內部文件,早證高鐵延誤,《明報》後來也接觸到一些可靠線索,證高鐵一度延誤五百多天。但港鐵回答記者時,繼續用似是而非的工程師口脗反駁,強調龐大工程有落後很正常,落後了也可以追落後;承建商申請龐大超支索償,港鐵則說超支也未必批准。那一副記者什麼都不懂的口脗,令公眾看了報道,也難以判定港鐵死刑。

這一個月中,也許公眾未曾知道,每個記者也在纏繞港鐵,因為他們的答覆,永遠不會是明確的答覆,簡單的是與否問題,也像答覆不了。

除了港鐵,最令記者震驚和失望,便要數張炳良局長押上了個人政治名聲,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為港鐵隱瞞高鐵無法如期二○一五年通車的事實。用上「語言偽術」,拍板要副局長邱誠武,向立法會改說「高鐵主要工程可在二○一五年完成」,將「整個項目」改說為「主要工程」,「通車」一字則變為「完成」,以蒙混過關,其他嚴重滯後細節和局部開通方案全部不談。

信錯人

當時公眾已對高鐵延誤有所懷疑,為何無議員敢提「特權法」,傳媒無再大事追擊,說到底還不是個「信」字 —— 信張炳良局長的往績和政治誠信,在重重延誤質疑下,由你「說了算」,對你「疑中留情」。結果醜聞今天引爆,不但張炳良錯信了港鐵,記者和立法會也錯信了你的判斷。

政治人物和問責官員最重要是誠信,皆因他們獲整個社會授予公權力,掌握牽連全港公眾利益的敏感資料,為公眾把關為政策下判斷。現在局長失信在先,日後你說沙中線可預期落成,公眾又應否再信?還是耗費時間,翻查所有港鐵工程,要你逐段工程去交代做了多少還欠多少,和你天天玩文字遊戲?下次立法會為爭議項目辦公聽會,議員應否先請何文匯教授做獨立語言顧問,方便即場釐清何謂「進度理想」何謂「驚訝意外」?

「一次不忠,百次不容」,事實上運房局(相信亦不止運房局)現在活在誠信危機下,未來公眾必定用放大鏡,挑剔整個政策局的一言一行,對每份文件都會驗屍般找錯處。政府要重建誠信,唯有先實現承諾,說好要改革港鐵就不要拖,其他鐵路工程有問題,便請及早交代,我們也不是這麼容易被戲弄。

文 明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