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丘亦生 - 無後門走的港視

金融雲端   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3月17日

新一期《經濟學人》,編制了一個官商勾結指數(crony-capitalist index),結果出乎意料,香港在23個地方及國家之中,竟然位列榜首,超越俄羅斯及中國。

《經濟學人》對賽果的解讀,是香港的富豪,都是土地政策的受惠者,其次是香港反競爭法的寬鬆。雖然這個指數的編制方法有少少naive,但從最近港視(1137)的遭遇看,我隱隱然覺得香港得此「殊榮」,又不算太無厘頭。

近日一眾官員如何理直氣壯、義正辭嚴地高舉法律旗幟,大講叫停流動電視的正當性。再看區家麟兄上周撰文,提到當年TVB兼營收費電視,獲得港府以公眾利益為理由,豁免遵守《廣播條例》中禁止跨媒體擁有權的條文,因而指出即使執法,內裏也存在很大的彈性。

防傳媒獨大條例得個樣

文章提醒我,這個跨媒體擁有權的法例,印象中好像從未被嚴格執行過。本來這條例是用來限制有傳媒集團獨大,同時持有電視、電台及報刊,發揮過份影響力,造成壟斷及編輯意見單一的情況。條例設下的關卡,是傳媒老闆不能擁有另一個電視台、電台或報刊多於15%表決權。

這道關卡看似強勁,但卻預先做定一道後門,容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酌情豁免,結果是緊閉的大門形同虛設,人人轉走後門。於是經營收費電視now TV的李澤楷,順利入主《信報》,現在更兼營免費電視,同時間,有線電視亦不甘後人,連隨取得免費電視的經營權,反而賣掉了香港寬頻、完全沒有其他媒體業務的王維基,卻路路碰壁。

為了令後門不要顯得太來者不拒,太肉酸,不致顯得有法不依,政府的下台階,是把成件事複雜化、技術化,最緊要大眾弄不明白、搞不清楚,以為做咗嘢,結果就好像染髮廣告般,「得咗」!

於是各式各樣的技術做法便出現,近年最通行的,自然是把該項傳媒新業務85%的股權加表決權,成立一個信託基金持有,自己僅直接擁有不多於15%股權或表決權,滿足條例的規定。

好像有線電視要繞過跨媒體擁有權限制,成功登陸免費電視市場,是透過把85.1%帶表決權的奇妙電視股份,授予兩名信託人持有,有線只會直接持有14.9%的表決權股份及100%的無表決權股份。另一邊廂的盈科,則把85%的香港電視娛樂具表決權股份,透過一名信託人持有,然後再找另一位信託名持有100%的無表決權股份,但後者的信託受益人仍為盈科。

香港官商勾結誘因太多

這種把富豪分身家或避稅的安排,應用到公司經營之上,已經陰陽怪氣,公司斥巨資收購一項業務,或百分百出錢出人經營一門新生意,又會甘於只有15%話事權?中間誰去監察公司對這項業務沒有施行過度的影響力?李澤楷一個電話的份量,與阿邊個邊個信託人的份量,在下屬聽來,應該相差很遠吧?然而,透過這種法律安排,就可以虛則實之,名義上沒有控制權,不合法變合法?按此原理,其實TVB是可以成立幾個信託基金來收購亞視,甚至《蘋果日報》及商台,政府應該都無理由反對。

法規是死的,但高官在執行上卻可以鬆緊有度,時而嚴厲把關、逐字死讀,時而靈活應變、後門門常開,主宰着每個幾十億元的投資決定。把尺這樣搖擺不定,香港是否官商勾結指數爆燈,我不知道,但商界卻肯定擁有很多想勾結的誘因。

1 則留言:

  1. 经济自由度指数(英语: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是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涵盖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权威的经济自由度评价指标之一。至2012年为止香港连续18年名列榜首。

    新一期《經濟學人》,編制了一個官商勾結指數(crony-capitalistindex),結果出乎意料,香港在23個地方及國家之中,竟然位列榜首,超越俄羅斯及中國。

    两個的結果不是互相予盾?

    各取所需啫,無辦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