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Vic - 台灣媒體生態--讀李德成文章有感

2012年11月30日

李德成先生在〈香港的後黎智英時代〉一文中說:「台灣人憂慮《蘋果》被蔡衍明收購後,加上他的《中國時報》,可以壟斷台灣的言論,但這個說法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報禁已經取消,沒有人可以強迫台灣人買一份報紙。喜歡《蘋果》的人,在《蘋果》變質後,是可以拒絕再買的,而因應這些拒買變質《蘋果》的人,也應該會有《蘋果》二世出現。反觀香港,情況就不能樂觀,因為政府是共產黨的附庸……」

由此看來,他對台灣的現實社會環境、媒體生態、政府的狀況,顯然不大清楚。台灣人憂心親共商人壟斷台灣的媒體,扼殺新聞自由,絕非杞人憂天。歷史學家余英時雖然遠在美國,從他寫給學者黃國昌的兩封信(信一信二)看來,他對中共對台灣民主自由的威脅,就看得很清楚。


李德成說,香港政府是共產黨的附庸,而他顯然認為台灣政府是代表台灣人的政府,不會坐視中共勢力的滲透。現實是,在許多台灣人看來,近年「國共一家親」的趨勢非常明顯,國民黨政府即使不是共產黨的附庸,也絕對不能指望它抵抗中共勢力的滲透。我看米果文章〈「你們有錢,我們有青春」〉,就深感國民黨像是決心要令年輕人(以及反共人士)對它絕望似的。


在民主自由的外表下,台灣的媒體生態,是非常令人失望的。我讀〈台灣-被財團主導的社會(上)〉這篇文章,最有感覺的是這一段:「藉著天下,遠見,Cheers這類雜誌的推波助瀾,讓一般人覺得:只要藉由努力,就有成功的機會。這類雜誌投中產階級保守的價值觀所好,天天寫著似是而非的成功學,但是卻沒有告訴讀者這些有錢人利用不公正的制度到底獲取了多少利益。」


當然,台灣的商週、今週刊等等,風格與天下遠見類似。我覺得此類媒體最大的問題,是跡近盲目地鼓吹一種冷酷勢利的觀念,但卻把它包裝得很陽光很正面。你可以說,它們也是在宣揚某種自欺欺人的正向思考。它們教你仰慕財富權勢、奢華享受,教你遠離社會公義的沉重議題。世道人心如何腐敗墮落,它們是完全不關心的。這種媒體,是有錢就能收買的。經過它們數十年的洗腦,我們就有了台灣社會眼下非常普遍的心態:只關心個人的生活享受,對本地社會重大議題不聞不問,國際局勢就更不用提了。更糟的是,充斥著「網路影片、美食資訊、股市漲跌、寰宇搜奇」的新聞內容,培養出一群自以為是的無知者,對迫在眉睫的威脅無知無覺。


學民思潮在香港反洗腦教育時,很多人說,看到他們,就看到香港的希望。台灣的學生為了新聞自由站出來時,我也很想說,看到他們,就看到台灣的希望。

可是,當我想到台灣的媒體業者如何糟蹋新聞自由(例如每天餵觀眾大量雞零狗碎,毫無營養,不知為了什麼,放上國際會令人覺得羞恥的所謂新聞),當我看到社會大眾對親共商人蠶食台灣媒體無動於衷時,我真的樂觀不起來。

當然,年輕人只要不是想放棄這個地方,都別無選擇,只能頂著幾乎一整個社會的麻木不仁,為了自由與公義,喊破喉嚨,燃燒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