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陳雲 - 怎樣教黃河

轉角     2012年10月16日

【am730專欄】說黃河是中華文化搖籃,當然沒錯,仰韶文化等古文明遺址,上古朝代都在黃河一帶。然而,華夏文化不是這樣傳承的。三皇五帝都是偽託,堯舜禹禪讓地位都難考證,然而都應該傳承。這是上古史,也是禮教史。民初中國的史學界採取了西洋的科學觀點,質疑上古史,打破了儒家的神聖史觀,於是上古史就只剩下商朝的可以教。史學當然可以這樣徵信,但國民學校的教習就不必如此。

上古的傳說,正如聖經的舊約一樣,都應該教的。上古傳說帶有宗教信仰及民族神話性質,不應該用歷史考證的嚴謹來衡量。好像猶太學校教學生,一定要教摩西出埃及,分開紅海一樣。好可惜,我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仍可在常識課和歷史課讀到三皇五帝,但八十年代的時候,就變成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之類的考古發現了。

講黃河是中華文化的搖籃,是民初的西洋學術殖民中國的遺害。當然,比起共產黨的母親河之論,平實很多。農耕社會靠水土而生,說黃河是中華文化的搖籃,有西洋物質主義的平實一面。然而,這不是華夏傳統。華夏是器用與道學同存,物質與精神合一。河洛是黃河與洛水,也是河圖與洛書,形而下的器與形而上的道同存,物質與精神合一,這是華夏的高明之處。《易經•繫辭上傳》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六七千年前,龍馬躍出黃河,身負河圖;神龜浮出洛水,背呈洛書。聖人伏羲氏根據河圖洛書為則,畫出八卦圖。

河圖洛書類似數學的幻方(magic square),在兒童課堂教龍馬和神龜,河圖與洛書,好生動的,一點也不難教。一講黃河,就並提洛水,連帶馬和龜,連帶伏羲氏和數學一齊來,也教了一點八卦圖的符號(象數)。這種教學,既全面,又有效率。教龍馬神龜與伏羲氏,就是民族神話(national myth)和文化英雄(cultural hero)的教法,這就是古人的文化建國。

古人讀五經、四書,加一點唐宋詩文,談文論學有經典做根底。讀《詩經》懂得周朝風俗,讀《書經》知道上古帝皇德行,讀《易經》識得天心與權變,《禮》、《春秋》,外加《左傳》,認識周朝諸國並立的天下,用來應對秦朝之後的中央集權國家,便是綽綽有餘。民國之後,周朝的學問不再傳承,中國文學剩下一點出師表、正氣歌之類的激越,李白、柳永之類的浪漫,周朝與春秋戰國的宏大根基不見了,形成浮躁而偏執的新中國一代。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