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張彧暋 - 「德治民主主義」的千年詛咒

2012年5月26日

【明報專訊】民主有很多種,最危險的是以民主之名,行極權之實的獨裁民主主義。最近看很多政治人物與輿論,都高舉所謂的「民意」來合理化自己的言行。這些民意是什麼呢?民意調查、報章社論、落區巡視,不斷被用作是一種證明自己天命所歸、道德化身的政治本錢。我們先不說這些民意調查是因何弄出來,又如何被政府與政客利用。無論調查方法多嚴謹,從根本而言,「民意」不過是一種主觀感覺、意見,是需要詮釋、議論的。

民意很重要,因為你知道社會上的喜惡。問題是不能單靠民意替政府決定具體的政策吧?在西方民主代議制的國家,民意是一種約束權力,而不是一種用來號召群眾、打倒政敵的力量。最近事無大小,皆以「民意」之命來合理化,譬如「民意不能等!(等什麼?)」、「我區街坊(誰?)告訴我,他們不同意拉布(理由何在?)」。這些說法,如果不是政治無知,就是極其惡質的獨裁手段與口術,意圖架空本來合法代表民意的立法機關,推倒代議民主政制,集中行政權力,實行更大的獨裁。

中國德治民主主義
與西方分權政治的不同

為什麼媒體竟然可以容許這類以「民意」之名的歪論出現,而不加以口誅筆伐?我們忘記了無論過去法西斯、共產政權,無不是人民民主專政。獨裁政權出現的理由,就是由這些「我其實不知道」的「民意」所支持。

日本歷史學者與那霸潤,就以「德治民主主義」看待中國過去一千年的政治模式,並以此來比較日本與西方的不同。他的《中國化日本:日中「文明衝突」一千年史》(文藝春秋2011年)認為,「德治民主主義」是「巧用民意,煽動人的道德和感情。中國和西歐在政治方面的區別體現在如何控制權力暴走上。西歐依靠法治,由議會制定法律約束王權。中國則標榜德治,依靠道德倫理來約束,即對於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期待他實行符合儒家道德的仁政來治國」。

中國雖然與西方類似,都強調「市場秩序流動化」與「人間關係網絡化」,但中國卻注重「權威權力一致」及「政治道德一體化」,後兩者跟西方相反。千年來中國習慣了這種以道德之名搞的集權模式,在這種掛着「光明正大」牌匾下做生意,與西方習慣了政治分權與法律的環境下所搞的資本主義相當不同。

與那霸潤認為,「德治建立在執政者的道德觀絕對正確的前提之上。這樣的社會不承認價值觀的多元化。因此,德治的危險性在於國家有可能變成對其他價值觀冷漠的國家」。一切利益、權力,都是以道德之名而行,而通往獨裁之路,從來是民意鋪成。他或者說得對,「國家朝着強化共同體的方向發展,但最後又都回到了原狀」,今天見到的,只是千年詛咒的再現,而「這是沒有進步只有重複的世界」。

參考:文中引用與翻譯,來自朝日新聞(中文版)的訪問稿「日本正在中國化──歷史學家與那霸潤」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