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丘亦生 - 王冬勝,告訴我,這不是真的

香港蘋果日報 2011年9月12日

我上星期五的文章(「王冬勝,點解係香港?」)提出的一連串問題,仍悶在心中,很不舒服,滙豐裁員這件事要再講。《明報》 9月 9日社評,標題是「滙豐拿香港開刀,理據如黑色笑話」,社評以「不仁不義」來形容滙豐在香港的裁員決定,這形容是否過重,值得商榷,但「黑色笑話」的形容則肯定是太輕。滙豐這決定是錯,做錯事管理層還要狡辯,苦笑也笑不出。

點解係香港?這問題問得有理,香港賺錢最多,多年來業績最穩定,成本效益比率全球最高,業務增長前景能見度高,點解拿香港開刀,而且裁員比率高於公司平均比率。滙豐的決定對兩萬香港滙豐員工以及家屬不公平至極,作為扎根香港百年的大企業,這樣對待員工,令人心傷。我想得到的原因只得一個:拿香港開刀而且裁員比率最高,不是香港做得不好,而是香港做得好。不要笑我顛倒邏輯,請繼續聽我講。

越「抵得諗」越多嘢做

你有沒有發現,公司內越「抵得諗」的同事越多嘢做?還有,「抵得諗」的同事通常最能幹和表現最好。公司有好東西要平均分配,壞的東西就由最「抵得諗」的同事來頂。裁員這壞透頂的東西,就拿最不應該開刀的一群來開刀,因為對管理層而言,執行上最容易。這現象很普遍,大部份人不以為然,以為是正常工作環境一部份,其實是不正常,反映另一現象:上司欠缺勇氣做應做的事,取易不取難,顧着自己的短期利益多於一切。不幸地,上司軟弱無能的現象甚普遍。

上司放心把工作交給「抵得諗」同事去做,因為他們永不甩拖,辦事辦得妥妥當當。把工作交給麻煩同事,甩甩漏漏,變成上司要執手尾,即是要上司親自做。你會問,為甚麼不辭退或處分麻煩同事?有名你叫,要處置「麻煩」同事很麻煩。在大公司要辭退或處分同事的政治環境可能很複雜,缺乏勇氣的上司大都選擇「走精面」,心想把事情辦妥便算,不要四處點火頭,少一個敵人為上策。這就是添馬男說過多次的「數佬」心態,在中環,「數佬」和「精仔」之間可畫上等號。

套用在滙豐的情況,假如王冬勝口中的甚麼「官僚」,甚麼「提升效益」,真的是滙豐需要處理的問題,最應該開刀是歐美地區,這些地區的業務長期虧損,或成本效益低於平均,肯定有很多改善空間。可是,歐美地區最「麻煩」,業務不濟可能就是因為它「麻煩」。麻煩的原因可能就是它作風官僚,受制於當地的勞工法例和工會,一代又一代的管理層採用取易不取難的「精仔」策略,讓歐美管理層不停坐大勢力。歐美管理層猶如碰不得的猛獸,行近一點都可能被咬。
我聯想到美國通用汽車,幾十年來是全球最大汽車廠,兩年前淪落到申請破產,其中原因是工會多年來累積勢力太大,公司欠缺勇氣處理工會問題,經濟逆轉,到了負擔不起員工福利支出的地步,最後弄到一拍兩散,由奧巴馬政府打救,從中周旋,才迫使工會接受削減福利。今日通用汽車大翻身,其中原因是員工支出降至市場能接受的水平。一個簡單的問題是,為甚麼通用汽車當年會弄到破產地步?答案是一代又一代「精仔」高層,只顧短期個人利益,欠缺勇氣去破舊立新,容許問題惡化,置公司的利益為其次。

只有香港幫全球

滙豐裁員的背景不稀奇,各行各業經常發生,某部門業務不濟,拖累集團整體盈利,賺大錢的部門要共度時艱,無人工加無花紅分,賺錢部門員工願意妥協的大前提是,家家有求,今年我幫你,明年可能你幫我。可是,記憶所及香港滙豐年年賺錢,只有香港幫全球,沒有全球幫香港,一年復一年,香港滙豐員工有足夠理據去問王冬勝一個問題:「點解次次都係我哋抵得諗?」

滙豐總部知道最「抵得諗」一向是香港,今次滙豐全球裁員 3萬人,要各地區交人頭,最後最「抵得諗」的香港要交最多人,原因就是「抵得諗」。世事就是這樣,在「精仔」當道的環境下,拿最好成績的地區開刀,對「精仔」高層本人的震盪最小,可以滿足到總部的人頭 Quota,表現自己的忠誠,至於香港的同事,炒 3000人又如何,這隊最能幹、最忠誠的香港團隊永不甩拖,「抵得諗」的收場就是這樣。此時香港滙豐員工噤若寒蟬,越多說話越危險。

王冬勝可能私下哭訴:「我已經做了很多事,原本要 Cut 6000人!我已經盡了力!」「精仔」自有「精仔」的解釋,王冬勝在滙豐肯定前途無可限量,但若閣下是 3000人其中一人,只能怪自己過去太「抵得諗」。王生,除了一些公關場合,平日不容易見到你的個人表現,就是看這些關鍵時刻。

王冬勝不敢向上司說不,但我相信這種向上司說不的壯烈場面,在香港滙豐會陸續出現。長沙灣某分行某團隊主管黃經理接到 Order,他管的 14人要交 2人,黃經理想到一年前對下屬下命令,要團隊成員多走一步,達到一個以為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團隊成員奮勇作戰,前赴後繼,一年後果然達標。今日發現達標的獎勵是 Cut兩個人,黃經理對他的上司說:「我交唔出兩個人,只交得出一個,就係我自己,辭職信放喺呢度,多謝多年來關照」。黃經理交低封信後眼淚在心裏流,仍在想:「王冬勝, Say It Ain't So」。

延伸閱讀:

施永青 - 從匯豐裁員看成本效益率
香港蘋果日報 - 金融人語:滙豐解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