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領導人」和「國家主席」

am730 中華正聲專欄 2011年8月31日

新中國副總理李克強最近訪港,所經之處,抗議者全遭彈壓。香港貴人楊耀忠說:「副總理顯現了國家領導人的自信。」這句話絕對不是中文。中文沒有「領導人」一詞,有的是領袖、首領、元首、首長、魁首等等。《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說,劉備稱頌孫策:「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尚書‧益稷》有讚美君臣的歌詩:「元首明哉,股肱良哉!」梁啟超《新民說》第十三節指出:「善為群者,必委立一首長。」文壇巨擘,或稱「文章魁首」;一代名妓,或稱「花魁」。劉備不會說「江東領導人孫伯符」,梁啟超不會說「必委立一領導人」等等。

但中共的現代漢語要學英文。英文leader的lead是「領導」,er是「人」,於是冗長的「領導人」取代了簡潔的「魁」以至「領袖」。當然,中共文體,是以冗長空洞為高的。百度百科給「領導人」的解釋就是例子:「黨和國家領導人是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層面具有特定職務及級別的高級領導人的正式性的特定人群稱謂。」這五十二字,改為中文,只用二十八字,就文理清晰:「黨和國家領導人,是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居中央要職者。」空洞冗長的文字,最能麻痺讀者思想,這無疑是現代漢語的重要政治功能。

而中共把他們的「最高領導人」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政治含義同樣明顯。按「主席」英文是chairman,「總統」則是president,為甚麼中共卻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譯做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原因很簡單:中共要與西方民主國家「求同」,於是人家的元首叫president,中共元首也自稱president,好教國際社會以為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樣,都是民選的國家元首。但是,在國內,中共卻要杜絕民主意識,於是「總統」一詞萬不能用,而非驢非馬的「國家主席」,則正好體現他們「黨即是國」的原則,好教中國人不要抱任何普選總統的幻想。

一九二八年,國民黨統一中國,組成國民政府,表明這是訓政時期,未能民主,所以國家元首叫「國民政府主席」。一九四六年,抗戰勝利之後,國民政府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準備全國進入民主憲政時代,國家元首就改稱為「中華民國總統」。這「中華民國總統」和「國民政府主席」的分別,十分清楚。

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據說也有憲法,也有民主,但「國家主席」四字就是給百姓的警告:這是黨國不分的時代,黨不受憲法約束,也不許民主監察。假如你把「國家主席」視作理所當然的稱號,那麼,思想上恐怕已遭現代漢語荼毒。

古德明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逢周三刊登)

1 則留言:

  1. 共產語言雖然空洞冗長,但是政治用語我倒認為要刻意保留,以示區隔。是以見黨魁而知在日本,見黨主席而知在台灣,見黨領導人而知在中國。高下有別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