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陳雲 - 動車追尾混跑——中國鐵路名詞之大混帳

香港雅虎網上專欄 2011年8月9日

在一個不尊重科學理性和語言邏輯的國家,有時不須看科學內涵,只看科學名詞,便知是一塌糊塗。七月二十三日大陸的高鐵列車在溫州脫軌,前車停下,後者撞上,兩車首尾相撞。大陸傳媒多用「追尾」來報道事故。「追尾」一來是科學名詞,二來也顯得粗俗,三來有文過飾非之虞。香港的傳媒一般改用「追撞」或「追尾相撞」,高下立見。

追尾是指同車道行駛的車輛尾隨而行時,後車車頭與前車車尾相撞的行為。這不必科學解釋,用追撞、首尾相撞便可。追尾一詞,猶如小貓小狗追噬自己或同伴的尾巴,顯得幼稚可笑。而且追尾是形容追逐的狀態,並未相撞,單看「高鐵追尾」,還以為兩架兒童玩具火車在客廳追逐,越過高山越過海灣,充滿歡樂氣氛,有掩飾追撞車禍令百人傷亡之慘劇之虞。至於香港某電視台,報道高鐵災難受重傷的人「危重」,照跟大陸,更令人莫名其妙,我們聽過傷重、危殆、垂危,但「危重」是什麼意思?傷勢危殆又很嚴重?中文的「危」已經很重,只能在尾巴加更重的「殆」字,不能加「重」字來「追尾」的。

至於「動車」,更是離譜。時速不及兩百公里,中文叫直快、特快、城際快車就好了,不能叫「動車」的。動車是動力分散式列車(德文Triebwagenzug,英文multiple units MU)的簡稱,動車是火車發動的觀念,不是速度的觀念,動車是指動力來源分散在列車各個車廂上的發動機,而不是集中在火車頭——即是機車(德文Lokomotive,英文locomotive)之上。由於高速火車大都是採用動力分散式列車的,故此時速兩百公里的是動車,三百五十公里的也是動車!

「動車組」是源自中國大陸的地區性名詞。世界各地都有型號和數量眾多的動車組(MU),但它們在這些地區一般不使用「動車組」這個名稱,而是按照動力來源等分類方式被稱作「電聯車」(即電力動車組Electric Multiple Unit EMU)和「柴聯車」(燒柴油的內燃動車組,Diesel Multiple Unit DMU)。

動車是歧義詞,有時是動力分散式列車的簡稱,有時是動車組的簡稱。中國鐵道部則將動力分散式列車簡稱為「動車組」,非常含糊,台灣鐵路管理局則稱為「多動力單元列車」,較為科學。動車組不是速度的分別,而是火車車廂配搭的概念,我們香港所有的地鐵、火車和輕鐵,都是動車組,簡稱動車。為什麼呢?所有編組方式固定,火車不分頭尾,各有動力車(德文Triebkopf,英文power car)牽引,中間的是拖車(非動力車),不必在車站掉頭或與火車頭脫離之後再接駁的,都叫動車組(multiple units)。例如,大家可以看到,香港火車的頭尾都有駕駛艙,火車在紅磡總站停車,幾分鐘就用車尾倒開出去了,這就叫動車(組)!當然囉,在高鐵路軌上行走的列車,都是首尾都可以做火車頭的動車(組),於是不論速度是否達到時速兩百公里,都叫動車(組)。香港的火車,全部都是動車(組)。假若你用英文來思考,大陸高鐵路軌上通行的車都叫(Electric)Multiple Units,或者用中文全稱「(電)動車組」,你便知道這是毫無意義的名稱,但用了中文簡稱「動車」,就好像什麼鐵路高科技了!動車組是一八九〇年代就發明了的火車技術,在利物浦開行。諸位,大陸的中文簡稱,含糊其辭,你說混帳不混帳?

混帳之外,還有混跑。高鐵因為需求不高,帳面虧損,為了吸引乘客,只好減低速度,調低票價。本年六月二十一日,新華社電,鐵道部某些路段(如武漢-廣州段)實施以時速三百公里和兩百五十公里動車組的「混跑」模式開行。堂堂的國營鐵路,不計算市值,負債都超過兩萬億人民幣了,就連名詞都弄不好。「混跑」這字,粗俗不堪,要多混帳有多混帳,更且「跑」字也與「開行」重複,也不相襯(「跑」是牛馬用的俗語,「開行」是工程師的科學語詞)。「換速開行」、「雙速/多速開行」,都比「混跑開行」的好。本來最準確的是「間速開行」,這話用粵語讀,沒問題的,但用普通話讀,卻與「減速」音近,雖然是實情,但未免令鐵道部面目無光,太難堪了。

(按:筆者並非鐵路專家,上述常識,都來自德文、英文及中文維基百科詞條及中文百度詞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