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國家的命運好好玩》書摘

2010年3月20日

第四章 自然資源
為什麼發現石油或鑽石往往得不償失?

美國小說家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寫過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名為《珍珠》(The Pearl)。故事主角齊諾(Kino)是一名貧窮的墨西哥漁夫,他付出慘重的代價,認識到天賜瑰寶有時等同天降橫禍。齊諾有天得到一顆巨大的珍珠,不僅是一生難得一見,簡直是百年不遇的珍寶。他宣稱:「這是全世界最美的珍珠!」齊諾眼界大開:他可以買一枝步槍,還可以送兒子去上學。

但這顆珍珠帶給他的,只是無窮的禍害。故事寫道:「各式各樣的人都對齊諾產生興趣:有些人想賣東西給他,有些人想請他幫忙。齊諾的珍珠忽然間跟所有人都有關係,它出現在每一個人的夢想、揣測、陰謀、計劃、前景、願望、需求、慾望與饑渴之中。妨礙眾人夢想成真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齊諾。因此,很奇怪,他成了所有人的敵人。齊諾得到珍珠的消息在鎮裡激起了一種極其黑暗邪惡的東西,這種黑色精華像蠍子,像聞到食物時的饑餓,也像愛受抑制時的孤寂。」

鎮裡的珍珠買家串通起來,裝作認為那顆珍珠價值不高,試圖蒙騙齊諾。晚上,齊諾遭不明人士襲擊。他帶著家人逃往大城市,想自己賣掉珍珠。途中竊賊跟蹤他,尋找珍珠時殺了他的兒子。

齊諾的寶物獨一無二、無可替代,變得比生命還寶貴。但最終,它卻令齊諾損失慘重。許多國家表面上獲上天賜予珍貴的礦物,但結果也發現自身的境況反而變得更糟糕。一如珍珠,石油與鑽石也會誘發忌妒與貪婪,令交易商變成竊賊、商人變成殺人越貨的強盜,鼓勵對抗而非合作,結果令發現寶藏者得不償失。

在齊諾與妻子晚間遇襲、但兒子尚未遇難前,妻子懇求齊諾將珍珠丟回海裡:「這東西是禍根。這珍珠就像是罪孽!它會毀了我們。丟掉吧,齊諾。讓我們用石頭把它砸碎,讓我們埋掉它並忘了地點……它已經為我們帶來了不幸。」齊諾拒絕了。他說:「這是我們僅有的機會。我們的兒子必須上學去。他必須突破困住我們的牢籠。」

照理說,齊諾應該是對的。但他錯了。同樣的,發現豐富礦藏的國家,以為自己得天獨厚,但結果也錯了。它們找到的珍寶激起妒忌、貪婪與敵意,結果證實不但不是無價之寶,還是無窮的禍患。

第九章 路徑依賴
為什麼熊貓會這麼沒用?

熊貓的問題,在於牠們於演化過程中走進了死胡同,如今發現要改弦易轍為時已晚。當然,熊貓的擁護者會馬上告訴你,熊貓瀕臨絕種,是因為人類侵佔了牠們的棲息地。但這只是近因,而不是根本原因。熊貓的真正問題,在於牠們在進食與生殖上非常無能,以致脆弱得無可救藥。熊貓幾乎只吃竹子,這使得牠們的棲息地極度有限,環境一有變化即面臨威脅。竹子營養價值很低,熊貓因此每天得花長達十六個小時的時間嚼竹子--有如靠吃塗了糖的硬紙板維持生存。而且,牠們的消化道相當短,適合肉食多過素食--牠們吃進去的東西大部分未經消化就排了出來。此外,牠們生殖能力很差:圈養的熊貓,要牠們交配得放熊貓A片給牠們看。(真的,沒騙你。)控方陳述完畢。熊貓真的很沒用。

相對於熊貓,家貓的「業務模式」既明確又極富彈性。現代的貓是非洲野貓的後裔。數千年前,在北非與中東的「肥沃月灣」(fertile crescent),人類逐漸從狩獵採集社會過渡至定居農耕社會,灌溉等農業技術開始普及,富「企業家精神」的野貓走出莽原與灌木林,進入了人類社會。貓兒們知道人類將是長期主宰世界的強勢物種,馬上就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種糧儲糧得控制鼠患,而抓老鼠正是貓咪的強項。

貓咪的客戶群遍及世界各地,必要時會跟本地業者合併,例如跟歐洲野貓交配,生出虎斑貓。牠們也曾發展一些利基產品,例如為苛求的古埃及客戶扮演神祇的角色。後來貓兒跨入商機無限的家貓寵物市場,如今在市佔率上已建立明顯優勢。(同屬貓科的老虎則比較倔強,牠們忽視商業現實,繼續在較險惡的市場中謀生,日子因此艱難得多。)家貓是高效率的獵人,而且不挑食,可以吃各種東西;牠們住在都市或農村都沒問題;牠們可以每天睡十六個小時,而不是將時間花在不停咀嚼一種其實不適合牠們吃、供給日益稀缺的植物上。貓兒在繁殖上也非常有效率。牠們愛獨處,但也能適應跟其他貓兒及人類同住。而且,牠們不像熊貓那樣,需要政府出錢才能繁衍下去。貓咪的優點是無可置疑的,牠們真的很優秀。

這樣的對比顯然有點耍寶,而且也不準確。社會並不是物種,演化過程並不是像物種那樣:基因突變,代代相傳。社會選擇自己的發展路徑,雖然有時這種選擇是無意識的。生物演化需要千百年的時間,社會的選擇則可以較快改變。但和熊貓一樣,社會及經濟體也可能走上歧路,陷入難以脫身的困境。

人們可以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不過本章想闡釋的,是過去選擇的路,即使當時看來理由充分,也可能會令當事人今天難以轉走正路。而即使現在選擇走正路,結果也會受昔日的選擇影響。

這不是要勸人自暴自棄。這是要承認抉擇不可免的困難。管治就是做決策:但雖然這些決策並非事先註定,它們仍受前人的決策所制約。今天的決策,勢必是在歷史與祖先留給我們的政府、法律、政治與文化體制中做出的。我們可以嘗試改變這些制度,但不能期望新制度像變戲法那樣立即變出來。

眼前可以選擇什麼路,取決於我們之前的路怎麼走,這概念有一個名稱:「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傳統經濟學跟物理學有很相似的地方:經濟學家嘗試應用從一再重複的現象中歸納出來的普遍定律。路徑依賴更接近演化生物學,著重的是連串事件所扮演的角色,而這些事件有一些可能是偶然發生的。這也是我們拿熊貓作比喻的原因。



小羅斯福可能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他對跟自己有關的故事極感興趣。以下這則是他特別喜歡的。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有一位在華爾街上班的先生每天早上有一個習慣:在前往火車站的路上,他會停下來買一份報紙,瞄一下頭版,二話不說就將報紙遞還給賣報的男孩,然後進站上車走人。有一天,男孩終於鼓足勇氣,問他為什麼只看頭版。這位先生解釋說,他買報只是為了看訃聞。男孩說,但訃聞是在裡頁啊。「老弟,」該先生說:「我關心的渾蛋如果死了,訃聞一定登頭版的。」

當時全球陷於蕭條的深淵,羅斯福總統正忙於拯救美國經濟。他努力維護經濟史上財富創造能力最強的體制,為此急遽擴大美國政府的規模。十年之後,在他卒於總統任內之前,他協助創立戰後國際管治體制,為全球經濟經受戰火與愚蠢的孤立政策蹂躪後重回開放繁榮之路奠定基礎。

儘管如此,羅斯福仍遭一些人詆毀,譬如上述故事中的華爾街人士,而這些人將持續受惠於他振興經濟的德政。羅斯福總統任內致力將資本體制從自毀路上救回來,但部分資本家卻極力抵制他。了解經邦濟世之道已經夠難了,但帶領國民完成使命無疑更艱難。

第八章 貪腐
印尼統治者貪腐但國家繁榮,坦尚尼亞領袖正直但國家一直貧困,原因何在?

你在印度可能會聽到以下笑話。印度某個窮邦的行政首長訪問美國某城市,當地市長--一個狡詐的老政客--陪他到處參觀。市長首先指著城市外圍的一條高速公路,說:「看到了嗎?」然後輕拍胸前口袋,眨了眨眼,說:「10%。」接著他又指著一座新的籃球館,說:「看到了嗎?10%。」如是者參觀了許多市政建設。最後,他們來到美輪美奐的市政廳的門廊下,市長又說:「看到了嗎?10%。」

第二年,市長回訪印度。邦首長帶他到自己坐落在小山上的官邸,居高俯瞰邦首府。市長看到了破落不堪、散佈四處的貧民窟,露天的下水道,坑坑窪窪的道路,以及許多廢棄的工廠。邦首長對著山下伸直雙手,說:「看到了嗎?」然後輕拍胸前口袋,眨了眨眼,說:「100%。」

人類濫用公職權力、謀取私利的歷史,跟公職的歷史一樣久。《出埃及記》即記錄,上帝囑咐以色列人:「不可收賄賂,因為賄賂蒙蔽智者的眼睛,歪曲正派人的證言。」

書名:國家的命運好好玩:從經濟史徹底看穿世界各國貧富運勢
原書名:False Economy: A Surprising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
作者:亞倫.比堤 Alan Beattie
出版:財信
出版日期:2010年3月1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