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南方朔 - 大選二度辯論,勝負已定!

2008年3月10日

【明報專訊】還有12天,台灣就大選投票。昨日兩個候選人做了第二次政見辯論。由於這次辯論除了媒體提問外,還有雙方提問攻防,因而整個過程比第一次辯論更為緊湊精彩。由於臨場表現孰優孰劣,各有見仁見智的判斷,在此很難一概而論。不過綜合馬謝兩人的講話,我們至少可以替雙方最後12天的衝刺做出如下結論﹕

台灣人心思變 有利馬英九

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基本上是站在主攻的一方,因而民進黨執政8年的每下愈況、政府人事不穩定、貪腐盛行、政治人物的誠信等都成了有利於他的題目。而在正面政見上,他則以對內擴大內需,對外以擴大台灣與中國大陸、美國、日本、東協、東北亞的連接來做為「活化」台灣經濟與政治的願景。由於台灣人心思變,有利形勢大體可以說是站在馬英九這一邊。這也是一向拙於口才的馬英九,這次臨場表現除了一兩次提問時不妥外,大體上都可算充滿自信且表現從容的原因。

至於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由於他代表的是倍受批評的民進黨這一邊,他當然只得被迫採取守勢。這也使得他在一些棘手問題如台灣極有爭議的教育部長杜正勝,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諸如掏空官產的「鐽震案」、「圓山大飯店案」等問題時只得閃避。但由謝長廷的講話,我們其實已可看出,由於形勢不利,他最後的選舉主軸又回到了深綠板塊這一邊,包括否定「一中各表」、反對「一中市場」及「開放陸資」等。由於他的講話大量集中在這個題目上,也可見他最後的選舉衝刺主軸將是﹕

(一)他蓄意把馬蕭所提的經濟振興策略簡化成「一中市場」,又將「一中市場」說成是大陸勞工會到台灣來工作搶走本地人就業機會;大陸農產品會大量到台灣,而影響台灣農民生計;陸資會到台灣炒樓,讓台灣中產階級買不起房子。這也就是說,深綠的「恐共」「反中」將是他最後的基調。

(二)儘管馬英九的「綠卡」問題早已成為過去,但謝長廷仍一再以「綠卡」問題相譏,顯示出這種抹黑牌仍將是謝長廷最後動員深綠選民的主軸。而對所謂的「中間選民」,謝長廷只能以並未被闡明的「和解共生」以及馬英九會在國民黨獨大後腐化為理由。

(三)而真正值得注意的,其實是謝長廷已一再表示,無論他是否當選,民進黨都要走回過去與社會運動團體掛鉤的日子。他如當選,將會和社運團體聯合,以對抗國民黨的立法院;他若落選,則民進黨可能走回過去動輒搞街頭群眾運動的階段。稍早前謝長廷曾說過,如果民進黨在輸掉立法院後又輸掉大選,則將重走街頭路線。他的講話再次確定了這個方向。

也正因此,在昨天的辯論會上,儘管一向口才便捷的謝長廷在幾個小地方仍可看到他機鋒銳利,但整體而言,除了一再反覆台獨深綠的套語外,謝長廷其實已沒有更多主張,特別是正面的主張可以表達。任何全程觀看這場辯論的人都當可肯定的看出來,由於形勢不利,謝長廷已向深綠倒退。而他退回深綠板塊,其實已預卜了他的落敗。但這也透露出,當「三二二」大選結束,民進黨極可能挫敗,但台灣政治是否會因此而出現新局,仍大可懷疑。

近代政黨及選舉政治早已發現,各政黨泰半皆有意識形態及感情偏好極強的核心群眾。因此,各政黨在大選初選時,候選人為了在黨內出線,都勢必向這些核心群眾媚俗,發表極端的言論主張。等到通過初選提名,才慢慢向中間修正,俾拉攏中間選民。若一個政黨形勢看好,它向中間移動時,核心群眾並不至於出現太大的反彈;但若形勢看壞,開發中間選民的前景有限,這時候核心群眾的壓力即會變大,而候選人唯恐輸更多,也只好回頭去擁抱核心群眾,在台灣這叫做「穩固基本盤」。

就以馬英九陣營為例,它的基本盤是所謂的「深藍」選民,這些人是強烈反獨人士。稍早前馬英九為了所謂的「台獨選項論」,即被批評得體無完膚。但目前馬營形勢看好,當馬英九動輒也跟著一般人朗朗上口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愛台12項建設」之類有點獨味的口號時,這些人已不以為意。

相反的則是民進黨形勢看差,過度的自衛會使得他們更難忍受任何偏離,只有純深綠相互擁抱,大家才覺得放心與安心。由此也可看出民進黨其實是瀰漫失敗主義。最近這段期間,民進黨的綠卡、周美青偷報紙、馬英九的女兒是美國人、馬英九的爸爸是「促統反統」、馬英九的姐姐是聯考槍手,整個選舉都已轉到家族大清算的方向,民進黨想要贏大選,其難也可知。

民進黨再上街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第二次候選人辯論,馬謝勝負已判,但真正讓人擔心的其實是國民黨執政後,民進黨所宣稱的重走街頭運動路線。台灣在解嚴初期,最高曾有過一年1800宗街頭群眾運動的紀錄,平均每天5宗。所幸當時國民黨執政,蔣經國還在,整個社會還能穩住陣腳。一旦將來國民黨重新執政,民進黨以舉黨之力動輒搞街頭運動,屆時社會混亂,誰知道會替台灣帶來什麼後果?因此,將來馬英九最大的挑戰可能還不是經濟問題或兩岸問題,而是更上位的群眾政治問題。

台灣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候選人辯論會已結束。這種辯論會不是考口才,不是考機智,而是考器宇格局和自信。這場辯論已高下立判,接下來台灣可能已必須思考新政府上台如何有為,以及舊政府下台會如何自處的問題了!
南方朔《亞洲週刊》主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